太阳集团网站入口

骨干人员

姚允聪,教授,博士生导师,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计划。多年来一直从事苹果属种质资源抗逆性评价及抗逆生理生化及分子机理研究。建立了苹果、梨等果树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解决了果树有机栽培中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减量和零施用问题,为果树有机化栽培和果品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培育10个观赏海棠新品种和12个“22138acom太阳集团系列”优系。获省部级以上的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科研性论文170余篇,SCI收录20篇,出版教材、著作、科普图书、地方标准等60册。

韩振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农业部“神农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入选者,北京市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国家农业现代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苹果),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主要为果树抗逆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SCI文章52篇,编著出版著作9部,申请发明专利1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学进步技术二等奖。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霍英东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一等奖、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已获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余新晓,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首都圈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站长。曾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曾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高等公司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等;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累计培养博士后8名、研究生110余名;主编出版科研专著14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检索收录18篇,EI检索收录5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布国家标准5项、林业行业标准8项、北京市地方标准8项;成果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王玉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果所所长。任国家林业局经济林新品种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园艺学会李杏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果树组组长等社会职务。1992年和1995年分别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获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2004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2006年获科技部“全国农村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一直从事杏、李、核桃和柿等树种的资源收集评价、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工作。获得各类科研成果13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参编出版各类科技书籍20余本。在以杏、李为主的柿和核桃等项目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

秦岭,太阳集团网站入口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巾帼科技特派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板栗育种及生物技术。培育板栗新品种‘短花云丰’(品种权号:20090015)、‘京暑红’(良种编号:京S-SV-CM-013-2011)等。撰写科技论文40余篇。秦岭教授作为国际学术会议召集人承办了国际园艺学会的“第四届国际板栗学术会议”(北京,2008),并主编了国际园艺学会主办的《Acta Horticulturae》第844卷,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板栗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王兵,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任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管理中心主任、首席专家;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态系统长期观测与网络管理学科组首席专家;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林学会森林水文与流域治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林学会森林气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陆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观测与模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态效益补偿、生态GDP核算、森林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森林调控PM2.5能力和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0项,牵头制定了《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26-2005)》等11项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发表学术论著30部,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    

张新忠,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果树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副主任。重点开展果树种质资源评价利用及种质创新研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河北省主要果树基因库建设及优良基因资源利用”2003年度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直从事苹果种质资源抗病性评价与优质抗病基因资源挖掘、苹果遗传规律研究与矮化抗逆砧木育种与良种繁育研究。审定果树新品种3个,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5篇。

魏钦平,研究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果树优质节水保肥、树体结构高光能利用、有机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推广工作。《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编委;国家农业现代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苹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 128篇;主持或参编《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等著作5 本;获授权专利3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奖 6项,其中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一、二等奖各1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

张克中,教授,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园林学院科研副院长。任北京林学会理事,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长期从事花卉资源与育种,花卉良种繁育,花卉产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主持过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子项目,主持过北京市科技提升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北京市农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8项,已出版著作、教材5部。

刘孟军,河22138acom太阳集团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园艺学会枣工作组主席、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理事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及河北省院士后备人才。从事果树科研教学推广一线工作28年,专心研究我国原产特色优势果树-枣。率领团队在良种选育、高效栽培及加工增值关键技术和理论创新上取得系统成果并大面积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星火二等奖1项、省部奖11项,育成新品种10个,获专利11项,发表三大索引论文36篇,主编著作8部,为推动枣业技术进步及枣树由不足300万亩、年产40多万吨的小杂果发展成3000万亩(接近苹果)、年产550万吨(占世界99%)、惠及2000多万农民的第一大干果做出突出贡献。201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毕华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在水土保持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主要从事森林水文、土壤侵蚀、农林复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曾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和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林业部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和荣誉。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5篇;授权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3项,已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冷平生,太阳集团网站入口教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带头人。北京林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花协与北京花协理事、LEAD成员。长期从事植物生理生态、栽培生理、恢复生态、园林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获原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联合国科技创新之星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乡镇企业局优秀项目奖各1项;主编的全国十五规划教材《园林生态学》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全国高等农业教育优秀教材,主持的园林生态课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出版教材科普著作6部,论文52篇。

张玉星,河22138acom太阳集团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耕作研究室主任、岗位科学家。农业部园艺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园艺学科负责人,农业部重点学科、河北省重点学科—果树学科负责人。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社会兼职中国园艺学会梨分会理事长、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梨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农业部果树专家指导组成员、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果树专家组组长等。主要从事梨的研究。作为主持、主研人取得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研究成果12项。选育果树新品种4个,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2项。为河北省引进梨新品种48个。主编出版教材及专业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指导培养研究生96人。

沈元月,太阳集团网站入口教授。近年来主要围绕植物激素脱落酸与果实发育调控和抗逆的分子机制展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通过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一个参与拟南芥种子发育,幼苗生长、气孔响应以及干旱胁迫响应过程的ABA受体蛋白ABAR,主要研究结果以“Article”主体论文的形式在《Nature》上发表,这一新的发现被《科技日报》列为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一,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之一。近年来,先后在《Nature》、《Plant Physiology》及《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1篇。


友情链接更多 >>

互联网www.glowinthedru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