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奖励名称: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
奖励级别:二等奖
授奖单位:中国水土保持学会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完成人:王兵、牛香、周鸿升、汪金松、王雪松、王红霞、李保玉、张建军、陈祥伟、鲁绍伟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的主要科技内容包括:(1)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构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是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清查的简称,指以生态地理区划为单位,依托45个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和69个国家现有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技术和分布式测算方法,定期对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全指标体系观测与清查,它与国家森林资源和退耕还林资源连续清查耦合,评估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一步了解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动态变化;(2)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的应用,运用该体系将长江、黄河流域中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2014年,通过对长江、黄河流域中上游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的监测评估,物质量评估结果为:涵养水源259.00亿立方米/年、固土3.89亿吨/年、保肥1370.41万吨/年、固碳2936.70万吨/年、释氧6965.36万吨/年、林木积累营养物质65.09万吨/年、提供空气负离子5715.91×1022个/年、吸收污染物质214.66万吨/年、滞尘2.82万吨/年(其中,滞纳TSP和PM2.5物质量分别为2.26亿吨/年、1128.04万吨/年)、防风固沙1.35亿吨/年。价值量评估结果为:总价质量为8503.58亿元,其中涵养水源3102.14亿元、保育土壤813.60亿元、固碳释氧1591.22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17.95亿元、净化大气环境1591.22亿元(其中,滞纳TSP和PM2.5分别为53.27亿元、904.74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261.80亿元、森林防护1.79亿吨/年。此次评估一是可以有针对性的量化前期退耕还林工程在两大流域中上游实施所取得的生态成效,二是监测评估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提出了重要建议,可以进一步强化各级林业部门对新一期退耕还林工程的管理与统筹谋划,推进其顺利实施。三是监测评估对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以不断提升退耕还林工程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连清技术体系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林业生态工程,2015年项目组运用该技术体系对我国天保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监测与评估。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是我国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迫切需要,对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的开展,对推进各级林业部门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必将对提升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特别是更好地落实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的各项要求,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据悉,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奖分设一等、二等、三等奖,面向水土保持工作者、科技群体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而设立的奖项,每一年评审一次,旨在奖励在我国水土保持领域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鼓励和充分调动广大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水土保持科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