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基本着力点。我校科技团队长期起来紧密围绕社会需求、行业需求、一线需求开展科研与社会服务。为总结团队工作经验、推动下一步工作,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特开设“学党史 办实事”专栏。
近年来,我校城市林业团队(团队成员:冷平生、房克凤、胡增辉、赵亚洲、吴静)围绕北京宜居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工作,在新型景观生态植物培育、困难立地条件生态恢复以及芳香植物的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成绩。
引种驯化彩色树种 为北京增彩延绿
针对北京市园林绿化中植物景观单调、色彩不丰富的问题,城市林业团队与北京市黄垡苗圃合作,开展彩色树种资源收集、引种驯化与优质苗木培育工作,收集保存彩色树种质资源,对主要彩色树种开展生长、物候、观赏性与适应性调查,建立彩色树种应用指南,对栎树、彩叶豆梨、银红槭、国王枫等开展苗木无性繁殖与容器育苗试验,建立苗木繁育技术体系,部分已在北京地区推广应用。
栎树是北京山区分布最多的乡土树种,栎树林是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生态与景观效应俱佳,但在平原地区应用极少,团队成员从栎树的抗逆性着手,解析其抗盐碱机制,通过接种菌根,培养菌根化苗木,提高栎树在平原地区的适应性,同时完成了槲树高质量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了秋季叶变色机制,对推动本土栎树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城市林业团队针对北京地区常绿阔叶植物少,冬季景观单调,对大叶女贞、广玉兰、构骨、桂花、卫矛、小蜡等耐低温较强的常绿阔叶植物在北京地区引种驯化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物候、生理对冬季低温的响应,提出利用城市小气候为常绿阔叶植物提供适宜生境的应用策略,为北京增彩延绿工程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相关工作基础上,完成北京高等公司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2项,1项被评为校级优秀案例,同时与北京市黄垡苗圃在科技推广、科普宣传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成为我校重要教学实践基地。
提出城市固体废弃物在生态恢复中的新技术、新途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固体废弃物快速增加,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安全处理是一个重大课题,同时石质山地、矿山、废弃地、边坡等困难立地条件生态恢复极为困难,土壤资源的缺乏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城市林业团队成员利用城市污泥、建筑与生活垃圾、粉煤灰、园林废弃物等固体废弃物配制植物生长基质,开展乡土木本植物的生长试验,从再生基质的理化与生物性状的优化、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转化作用、及再生基质在生态恢复应用中的环境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在生态恢复中安全利用的新技术和新途径,并在北京房山、门头沟、山西大同等地推广应用。相关成果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Waste Management》、《Scientific Reports》 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并在全国森林培育学术年会与全国环境学术年会上进行了报告。在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开设“景观生态工程”课程,并牵头《景观生态工程》规划教材编写。
围绕植物挥发物及康养价值开展系列研究让城市生态更“芳香”
随着城市林业发展,植物花香等挥发物的康养与景观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团队成员查清了多种木本植物、花卉、芳草植物的挥发物成分以及释放规律,并对部分挥发成分的康养价值进行了实验分析;与北京市林业站合作在延庆珍珠泉建立芳草植物资源圃,胡增辉教授牵头建立教授工作站,指导芳草植物的种植,结合生态旅游开展芳草植物景观环境建设,助力北京国际园博会与村民科技致富。同时对丁香、百合、金鱼草、牡丹等花卉花香花色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在花香释放的环境调控、花香合成代谢途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进展,整体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未来花香分子育种与高效栽培奠定了基础,相关成果在《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BMC Plant Biology》、《Plant Biology》、《Russ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园艺学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多篇,并在第七届国际园艺研究大会、全国观赏园艺学会上进行了交流。
近年来,城市林业团队主持和完成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论文16篇,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项,赵亚洲老师参与的项目获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与高等公司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二等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40多名。
太阳集团网站入口园林学院
2021年5月18日